我的孩子不專心,怎麼辦?

我的孩子不專心,怎麼辦?

夏凱納生活診所院長  劉鴻徽醫師

張太太有兩個可愛的孩子,既聰明又有才華,可是都有不專心的問題,令她十分苦惱。兒子上課常常講話,又容易和大人對立,老師不只一次的建議她帶去醫院檢查,經過兒童心智科醫師評估確定為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(ADHD),經過詳細的解釋與教養方式的調整,才逐漸接受這個診斷並考慮用藥,經審慎的調整用藥,兒子已大幅改善,老師對她兒子刮目相看,直說早來看診就好了。

女兒沒有兒子過動的症狀,可是不專心大大影響她的學業表現與自信心,經過醫師仔細評估,確定為注意力不足症(ADD),經過解釋,以少量藥物治療配合認知行為治療,如今已大幅改善,不再容易分心,對學習狀況已能掌握,對未來更有信心。

家長老師往往覺得這些基本要求孩子其實是做得到的,只是不願意做,因而對這些孩子有「懶散」、「不負責」等批評,同學也容易排擠他。其實孩子往往是很努力,但一直有困難而不被了解,以致會出現自卑、自我放棄、人際疏離、對立反抗等現象,所以忽略或隨意中斷治療,對他們性格發展極為不利。

發現孩子總是容易分心時,不要太快責備懲罰,當孩子覺得不被了解,會開始不信任大人。大人們須要表達關心,傾聽他們的困擾,鼓勵他們接受醫師評估。如此,才能早期發現問題的癥結,協助解決孩子及父母的困擾,避免發展成更嚴重的精神疾病。

該如何治療呢?
學齡前兒童有類似不專心或過動的症狀,經過適當的教養與教學,可以適應團體規範及學習活動。如果症狀十分嚴重,造成人際家庭與學習的困擾,最好尋求兒童心智科醫師評估,通常會從行為治療著手,有些可以見到症狀逐漸的改善。

孩子進入小學或進入更複雜的學習領域時,往往家長才會意識到長期的不專心或過動可能需要醫療的協助,有的家長甚至到孩子成年以後,才驚覺原來這些造成親子緊張的困擾是可以治療的!

許多家長因為擔心被貼標籤,或誤以為看診一定要吃藥,吃藥就一定會依賴藥物,不願就診而花大錢做了許多沒有科學證據的治療,反而延誤高治癒率的正統治療。孩子需要在家長的協助下,盡早參與治療計劃,才能屏除所有成長不利的因素,將其潛能發揮到最佳的水準!

回列表 線上預約掛號